应用展示

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20时代!自动化循环水养虾虾产量高达28斤平方!

时间: 2024-03-14 16:00:40 |   作者: 应用展示

  原标题: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2.0时代!自动化循环水养虾,虾产量高达28斤/平方!

  去年5月下旬,在昌邑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自动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内第一批南美白对虾养成出池,单方产量达28斤/平方,较非自动化车间单方产量增加3斤;节约养殖用水更是高达80%。

  这是昌邑市首个自动化水产养殖项目,标志着我市水产养殖在工业化“黄金赛道”上已先人一步,迈向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2个人,就能管好3—4个养殖车间。”8月17日,在海大集团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内的自动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内,养殖板块负责人胡修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车间内部一睹智能化养虾的“真容”。不同于传统露天养殖塘,这里的厂房采取全封闭建设。厂房屋顶可透光,厂房内墙体喷涂了高性能保温材料,里面一个个圆形养殖池整齐排列。

  “我们设置了24个标准化养殖池塘,配备气动进水阀、排水阀,过滤设备、液送投喂系统、气送投喂系统等,能轻松实现‘局部无人化’养殖。”胡修贵向记者介绍道,“通过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管理操作,对养殖水体和生态条件进行监测、处理和控制,创造出最适宜对虾生长的水环境,达到最快的生产速度,从而使单位水体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降低养殖风险,减少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依赖,减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在我市北部现有海水养殖面积约40万亩,工厂化养殖大棚450多个、养殖面积50万平方米,共有海丰水产、邦普种业、海景洲生物科技等养殖企业11家,养殖种类涵盖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海参、梭子蟹、大菱鲆、贝类等多个品类系列,年产量19万吨以上,年产值29亿元,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

  然而,工厂化养殖系统其实是以较为粗放的换水养殖模式为主,都会存在地下水资源浪费、养殖成功率不稳定等问题,尤其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突出,传统养殖空间日益受限,水产养殖行业招工困难,技术人员缺乏,劳动力等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持续上涨,渔业比较效益优势不断下降,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日渐凸显。

  2022年2月,作为中国500强企业海大集团海兴农全资子公司的广东海兴农集团昌邑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使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软硬件设备,在渔业产业链中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成功研发出了适合企业自身生产需求的水产养殖智能化设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施设备等,用数据思维“武装”大脑,用智能设备“装点”池塘,补足当前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装备建设不足,渔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等短板问题。

  “养殖南美白对虾虽然利润较高,但水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我们每个养殖池都采用循环海水养殖,池内水温从始至终保持在25℃至30℃之间,这是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的生长水体环境。”智能化养殖车间负责人刘鑫蓬向记者介绍道,“过去只能凭经验管理水质,现在数字赋能,不仅让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养虾饲料在高成功率情况下效果(料比等)表达变得十分精确,养殖效率也更加突出。”

  对于水产行业而言,智能设备的其中一个使命就是减少人工依赖性、解放劳动力。

  众所周知,传统水产养殖行业的人力成本非常大,一些养殖场需要大量的工人支撑,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员的管理难题。而在智能养殖车间内,使用自动进排水和自动投喂手段后,四条车间仅需要白班一人,夜班一人,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可节约50%的人力成本。据不完全统计,在昌邑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的200多名职工中,90后、00后的“新渔民”占了职工总数的90%以上,他们大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懂电脑、会技术,成为企业蒸蒸日上的主力。

  数字化加持,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力成本的节约,更是效益的增加。据了解,智慧养殖亩产量是普通工厂化养殖的4到5倍,节约养殖用水高达80%,综合算下来,可实现亩增效益100余万元。

  目前企业已将传统年养一至两茬对虾提高到一年四季养。不仅如此,他们还将逐渐完备基地养殖技术,建设智能水产云平台,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养殖智能化管理(自动排污、自动给排水、自动投喂、自动渔获等)、监测预警等自动化管理,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水产养殖主体和生产平台,为渔业振兴发展提质增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