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风机

深耕绿色水产养殖他手握15项专利!

时间: 2023-12-31 21:29:55 |   作者: 温控风机

  技术创新能给传统水产养殖业带来多大的变化?摆脱季节限制、水条件限制,绿色高效现代化水产养殖大有可为!刚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的徐小龙,是成都市新津区一名典型的“技术控”青年,他用十余年时间,深耕现代养殖技术,助推新津水产“活水长流”。2010 年毕业后,徐小龙就投身水产养殖事业,13年来,他先后取得养殖池以及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圆形养殖池的循环生态养殖方法等15项发明专利,并成功示范高位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技术,成为陆基工厂化密集循环养殖模式的杰出青年代表。2021 年,徐小龙当选为新津区水产行业协会会长,并以“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链构建为重要抓手,致力于推动新津水产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巧抓空档 初窥门径2010年,徐小龙从沈阳工程学院毕业后,入职新津兴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骨干。在以前,每到休渔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公司的水产生产设施就会闲置。为减少损失,徐小龙运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知识,以锅炉加热的方式,补偿养殖水体热损失,使鲈鱼生产温度稳定在20℃~25℃,成功实现0.4立方米水体育苗12000尾。这项水产苗种工厂化反季节培育技术,可使鱼苗提前45天进入生长期,使鲈鱼提前进入消费市场,为养殖户抢占了市场先机,赢得较高的市场价值。作为刚毕业的青年人,在技术领域取得如此成绩,极大地坚定了徐小龙投身水产、扎根乡村的信心。“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相关知识在水产行业创造了价值,这也坚定了我为水产行业燃烧青春的决心。”徐小龙自豪地说。埋头创新 道阻且长凭借逐步积累的技术经验,2013年,徐小龙牵头成立成都市润水岷江渔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深耕水产养殖产业。在尝到甜头后,徐小龙继续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水产提质增效的抓手。然而技术攻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家新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徐小龙团队也曾不被看好。“在创始之初,部分同事认为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扩大生产上,技术创新的步子可以先缓缓。”组织需要发展,技术创新又不能在极短的时间看到经济效益,徐小龙时常也会自我反思: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技术创新是否值得?2016年,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印发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的引导扶持。这为徐小龙指明了方向。“我们肯定要坚持技术创新这条道路,不把经验绝对化,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在有关部门、行业专家扶持指导下,徐小龙及其团队通过不断努力,成功研发新型稻渔综合种养、高位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等技术模式,实现黄辣丁亩产500—600斤、水稻亩产1200—1400斤,水质改良剂和鱼药投入均降低70%以上。挑起担当 勤耕不辍2023 年,徐小龙团队已实现水产养殖面积450亩、年产值1300万元,新带动农户 30 余户、新增养殖水面 1200 余亩,解决就业 160 余人,因其在乡村 振 兴 领 域的突出贡献,徐 小 龙 被 授予“全国乡村振 兴 青 年 先锋”称号。“因为我也 是 青 年 创业者,与其他创 业 青 年 交流 肯 定 更 有话题、更有共鸣。”作为成都市新津区乡村青年创业代表,徐小龙热情参加乡村振兴青创沙龙、青创训练营等活动,通过项目路演、沙龙分享,向青年创客传递经验、答疑解惑,积极做乡村振兴人才引流培育者,鼓励青年们在乡村一线激扬青春、建功立业。“ 绿 色 健 康 养 殖 是 水 产 养 殖的发展趋势,陆基工厂化密集循环养殖更加有助于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未来,我们要将高效绿色养殖技术对外推广,引领水产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跨越。”徐小龙表示,青年必须勇挑产业振兴时代重任,要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津黄辣丁品牌做优做强做响,为绿色食品产业建圈强链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