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锅炉

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 构建坚强柔性电网

时间: 2024-01-20 16:12:17 |   作者: 养殖锅炉

  煤电缓慢退坡,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进入多元电力供应主体阶段,总体形成,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目标实现。

  电力系统碳排放量平稳有序降低。新能源成为全省电力系统装机主体,第四、五回特高压直流投产运行,区外来电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和规模稳步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维持中东部第1。全社会各领域电能替代广泛普及,电能慢慢的变成为终端能源消费主体。

  电力系统韧性明显提升,具备抵御极端天气能力,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大幅度提高,火电装机规模总体维持稳定,加快清洁低碳化转型。电网柔直流技术大范围的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大幅度的提高。长时储能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日以上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全省人均装机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电力”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大范围的应用,智慧化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源网荷储电力资源分类分级聚合互动发展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全省电力价格达到全国中等水准,形成有效反映电力供需状况、功能价值、成本变化、时空信号和绿色价值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电力市场、绿证市场和碳市场全方位衔接,在全国率先形成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电力系统商业模式。

  具有全新形态的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建成,电力系统碳排放一下子就下降,支撑全省碳中和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新能源普遍具备可靠电力支撑、系统调节等重要功能,慢慢的变成为电力电量供应主体。煤电等传统电源转型为系统提供应急保障和备用容量。储电、储热、储气、储氢等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新型输电组网技术创新突破,电力系统灵活性、可控性和韧性明显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以电力市场为中心的能源市场生态完全激活,电力系统实现运行效率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小化。

  (一)优化省内电力发展布局。按照“加强省内、从北引入、向南联络”的总体思路,以全省能源电力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用能差异,统筹优化电力开发布局。着力将湘北地区(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打造为电力供应基地,重点推进特高压入湘通道、清洁高效火电机组、煤运通道及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将湘东地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打造为电力消费和科技装备研发中心,重点推进坚强柔性电网建设;将湘南湘中地区(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邵阳市)打造为南向联络“先锋”、新能源资源开发基地和中南地区抽蓄基地,重点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以及与南方电网的互联;将湘西地区(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打造为全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重点推进省内西电东送通道、既有水电增容改造、风光资源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示范建设。

  (二)打造跨省跨区电力优化配置中枢。充分的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全国电力流向新格局,打造中南地区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集散中枢。加强与甘肃、四川、宁夏等送端省份联系,推动送端配套电源和受端承载能力建设,确保祁韶直流安全运作、稳送满送,雅湖直流足额分电湖南,“宁电入湘”建成投产,积极争取三峡清洁水电更多分电湖南,争取贵州等周边省份清洁能源点对网送湘,稳步提升现有通道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量送入水平,确保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并逐步提升。抢抓国家大型清洁能源集中开发机遇期,加大与北部、西部、沿海清洁能源基地合作力度,力争第三回直流“十五五”期间投产,超前谋划第四、五、六回直流入湘工程,提前预留新增输电通道路由条件,做好站址保护。推动完善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适时投产湘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新增湘南—江西赣州跨省特高压交流通道,加强湘、鄂、豫、赣四省交流联络,积极推动与南方电网异步互联,力争湘粤背靠背柔性直流互联工程“十五五”期间投产,推动湖南由国网末端转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柔性互济、合作运行的“桥头堡”,打造全国电力流西电东送区域中继站和南北互济区域联络站。

  (三)构建坚强柔性电网。持续完善省内500千伏骨干电网,建成湘东“立体双环网”、湘南多重环网、湘西北环网和湘北环网,提升大规模外来电疏散能力,适应大规模抽水蓄能电站接网需求,打通省内清洁能源输送主动脉。优化重构220千伏电网,科学实施电网分层分区运行,推动220千伏电网逐步向高压配电网转化,聚焦网源协调发展,引导在送出存在瓶颈的区域建设220千伏汇集站。构建结构符合常理、绿色智能、有源互动的现代配电网,按照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全省配电网提档升级,提升配电网运行效率效益,主动适应分布式新能源、用户侧储能、充电设施等多元负荷规模化发展的新趋势,高标准推进配电网转型发展,促进新能源就近开发利用。研究实施常规直流柔性化改造、柔直流输电、直流组网、低频输电、超导直流输电、分布式智能电网、直流配电等先进的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形成特高压柔直组网、超高压柔性分区、有源配电网与坚强大电网兼容并蓄的网架格局。

  (四)高质量集约化发展省内风电和光伏发电。以规划为引领,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电网接入消纳、生态环境和空间承载能力及发展需求等因素,落实生态优先战略,将新能源发电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增强用林用地保障能力,坚持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结合,按照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原则,推动省内风电和光伏发电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探索和设定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管控目标,扩大新能源发展空间。按照“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思路,推动风电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光伏+”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农光互补、林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项目。支持分布式能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在土地资源紧张、开发条件受限的区域,科学推广分散式风电建设,推动分布式光伏与乡村振兴、产业、交通、建筑、新基建融合发展,支持用户利用自有建筑屋顶自建户用光伏电站,确保新能源开发节约集约化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至2030年,全省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

  (五)加大省内水电深度挖潜和其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地推进在运水电站优化升级和扩机增容,加快推进有开发潜力水电核准开工,持续推进老旧水电站设备改造。优化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布局,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积极地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探索生物质发电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探索不同地热资源品位供能模式和应用场景范围,开展浅层地热能集中规模化应用,优先发展水源热泵,积极发展土壤源热泵,探索发展空气能热泵,推动地热能利用与城市建设集中规划、统一开发,在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等开展地热能集中供能建设和改造,建设冬暖夏凉幸福新湖南。

  (六)全方面提升清洁能源可靠替代能力。制定科学技术标准,提升新能源顶峰、调频、无功调节等主动支撑能力,支持新能源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主体电源和基础保障性电源。强化大容量风机、分布式低风速风机、高转换率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适时开展老旧风电场、光伏电站发电设备“以大代小”退役改造。结合湖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对省内冰冻区域风电机组全方面实施抗冰改造。加快感知终端部署,逐步实现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能、浅层地热等多种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梯级水电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优化互补。推广“新能源+新型储能”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一体规划、同步建设、联合运作。开展极端天气、长周期等情况下新能源功率预测研究,建设完善智慧化调度模式,提高新能源发电效率和可靠出力水平。

  (七)夯实保障性电源基础。充分的发挥火电作为电力安全保障“压舱石”作用,稳住火电供应基本盘,合理保障火电装机裕度,逐步推动火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方向转型发展。重点围绕铁路、水运运煤通道沿线和湘南负荷中心、特高压落点等电网重要节点,按照“先立后破、不增新址”的原则,优化布局一批火电项目,持续优化电源结构。确保新建煤电机组以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为主,加速百万千瓦级绿色煤电机组对老旧低效机组的更新迭代,推动煤电清洁低碳化发展。在气源有保障、气价可承受、调峰需求大的负荷中心适度发展一批调峰气电项目。加快开展新型节能降碳技术、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CCUS、提质降碳燃烧、燃气机组掺氢燃烧联合循环、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IGCC)、超临界CO2(S-CO2)发电研发技术及全流程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实现火电出力清洁、高效、灵活化。有序推动火电机组由提供电力电量逐步转为提供应急保障和备用容量,承担新型电力系统基础保障责任。

  (八)提升电力应急备用能力。加强极端形势下电力风险管控,做好应对自然灾害、尖峰负荷、大面积停电、电网攻击等情况的保供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抗灾能力。开展中长期应急备用电源规划,按照最大负荷3%—4%叠加新能源装机容量1%—3%标准配置应急备用电源规模。落实国家应急备用电源管理要求,科学认定和退出应急备用机组,对符合能效、环保、安全等政策和规定要求的退役火电机组,按照“关而不拆”原则转为应急备用电源,做好设备维护和燃料供应保障。支持分布式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在有规模热(冷)负荷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空港新区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背压式燃煤热电联产项目或分布式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积极推广建设用户侧分布式智慧综合能源,提升就地就近电力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政府、医院、铁路、民航等重要电力用户应急自备电源建设,力争实现应配尽配全方面覆盖,电源容量应满足全部保安负荷需求。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应急备用能力建设,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具备黑启动功能。做好一次能源监测预警和供应协调,提升电源发电能力,利用负荷和电源的时空互补特性,有效提升湖南与其他区域间电力互补互济、调剂余缺能力。

  (九)提升电网主动防御和智慧自愈能力。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机理研究,建设以多时间尺度、平台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大电网仿真分析平台,深入开展运行特性、稳定裕度、影响因素等分析,建立湖南“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外来电、高比例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认知,重点攻克适应低惯量和高比例电力电子系统的保护新原理和稳定控制新技术。聚焦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特征,重点攻克中低压交直流混联技术,智能软开关技术,配电网重构及柔性自愈技术。优化“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外来电、高比例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系统三道防线配置,全面升级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系统配置,推广电力电子设备主动支撑技术,加强电网全局感知和风险识别能力,深化故障处置智能辅助决策,提升故障研判与应急指挥能力,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动防御和智慧自愈体系。

  (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智慧调度体系。建设新一代调度运行技术上的支持系统,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统筹全系统电力资源,构建全景观测、精准控制、主配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提升电网海量资源聚合控制能力,保障系统全局综合动态平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提高调度系统智慧化水平,逐步实现实时和未来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考虑经济高效运行与安全稳定运行,为调度运行方式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过程推演与电网迅速恢复处理方案建议,逐步建立人机融合、群智开放的高智慧调度平台。

  (十一)提升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建设、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等智慧电力系统技术示范应用。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实现火力发电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管控。整合全省小水电资源,提升精准预报、调洪增发、优化调度等数字化能力。推进“智慧光伏”建设,实现“光伏开发+生态治理+储能”模式应用,建设覆盖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等业务的一体化应用平台。推进“智慧风电”建设,实现风电场预测性维护、发电精准预测、风场预判式运维和机群能效提升。推进智慧变电站、数字换流站、智慧线路、透明配电网建设,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全方面推进中压分布式电源、储能监控终端部署,按需推进负控终端部署,实现配变、分布式能源等关键节点智能识别和感知。通过无人机巡查、GPS定位、布控点视频监控等技术方法实时跟踪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提升基建作业智能化水平。推动变电站和换流站智能运检、输电线路智能巡检、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发展电网灾害智能感知体系,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对偏远地区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十二)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多措并举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交通出行、工业制造、建筑用能、农业生产、生活消费各领域电气化水平。在公共交通、短途物流和机场服务等交通领域大力推进交通工具电气化,引导社区居民优先购置新能源汽车,持续提升省内千吨级港口泊位岸电、空港陆电设施覆盖率和使用率。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印刷、造纸、食品等工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在机关、事业单位、医院、酒店、写字楼、大型商超、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领域开展老旧溴化锂中央空调机组及燃煤、燃油、生物质锅炉改造,鼓励采用电力驱动热泵、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等方式采暖制冷,促进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广电气化育种育苗,在粮食、蔬果、制茶、制烟、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领域推广电烘干、电加工,提高农业生产质效。推广智能家电、电炊具,提高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

  (十三)深入挖掘负荷柔性互动能力。深化负荷特性研究,采用数字化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深挖蓄冷、蓄热、建筑楼宇、工商业等多类可调节负荷柔性互动潜力,加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储能、充电桩信息交互,大力推广用户侧储能、大数据中心负荷、电动汽车智能有序充电、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等新模式,做大、做优可调节负荷资源池建设。加快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强化负荷分级分类管理和保障,提升负荷精准控制和监测指挥能力,依托电网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培育多类型聚合商、综合能源运营商等负荷侧柔性主体,推动需求侧资源分层分级聚合参与系统调节,形成高效互动能力。

  (十四)推动电力系统数字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依托先进量测、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全环节智能感知能力,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感知控制技术规范标准化建设,支撑源网荷储海量分散对象协同运行和多种市场机制下系统复杂运作时的状态的精准感知和调节。基于卫星遥感及地理信息等数字技术,构建孪生数字电力系统底座,搭建数字空间标准化开放服务能力,实现电力系统物理空间在“数字空间”的时空动态呈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时空一体管控新模式。打造“云上新型电力系统”,将“数据+算力+算法”融入电力系统各环节,构建云边协同共享、全局动态调配的高性能区域级计算能力。完善湖南能源大数据智慧平台,推动能源行业数据分类分级共享制度建设和数据安全治理,实现多层级能耗和碳排放数据一体采集、一体统计、一体监测,打造全省煤、电、油、气、新能源和储能数据服务能力。加强设备和系统仿真推演算法研究,服务实体电网在数字空间的实时动态呈现、计算推演和智能决策。构建全层级安全保障体系。夯实资产本体安全,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推进密码算法、网信基础设施、云平台和中台的技术攻关,加强电力系统安全基础设施与专用安全防护装备的自主能力。逐步提升新能源、新负荷、新装备、新应用监测感知,业务和数据安全监测扩展,健全能源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和分配机制,有序推动数据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共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将以深圳工业园为试点,开展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建成由襄阳和随州组成的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省级跨地市新型电力系统。将电网升级成为高能级能量配置枢纽和高能级能源服务平台,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

  1月18日,中国能建在京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暨一届四次职代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大力践行《若干意见》、“1466”和“三新”能建战略,系统总结成绩,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1月10日,中电联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座谈。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司为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开赛江一行参加座谈。会议由中电联监事长潘跃龙主持。安洪光代表中电联对司为国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就中电联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工作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评估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新能源基地规划推演分析与全景展示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各潜在报价人:1、采购条件根据有关计划安排,我单位对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评估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新能源基地规划推演分析与全景展示平台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

  1月16日,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总结2023年能源工作,深入分析当

  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会议提出,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是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传统电网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电网安全运作和电力可靠供应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迫切需要,是“双碳”目标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由之路。公司各

  1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并且开展甘肃-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可研评审,标志着该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该工程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输电工程,是国内首个全容量特高压柔直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为浙江新增800万千瓦送电能力,支持浙江能源清洁化,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甘肃-浙江特高压直流是助力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慢慢的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不仅对能源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也事关“双碳”目标的实现。“双碳”目标下的新形势新要求(一)绿色发展海上风电。我国海上风能较为充裕,蕴藏量能够达到1亿千瓦

  1月11日,国网河南电科院科研人员在国网河南直流中心灵宝换流站开展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和驱动电路运行可靠性研究试验,为推广应用基于IGCT的混合换相换流技术,增强新型电力系统韧性、弹性,为保障大电网安全打下基础。近年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围绕服务电力保供、能源转型等大局,坚持

  近日,海南电网公司海南能源发展研究院应邀参加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大会(COP28),首次在国际论坛上展示了海南电网公司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成果,获得参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据了解,来自多个国家的电网企业、产业协会代表团、高校学者等参加本次大会,一同探讨最新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作出相关部署,深入梳理了新形势下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指导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01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回顾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稳定工作始终贯穿其中并发

  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河湟新区的中国首个零碳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光伏车棚、5G无人驾驶零碳小巴、AR模拟沙盘、巡检机器人……多种绿色智慧运营方式无不让人感到科技感满满。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2022年7月在青海建成投运,是中国首个1

  前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全球能源转型:2050年路线版)的主要观点,在限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全球能源转型势在必行。尽管近年来转型工作有所进展,但是想要逐步发展,则不可忽视“电气化”这个突破点。该报告了概述未来“电”的转变,讨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气化的深入

  一、研究背景目前大型城市电网受制于短路容量的限制和500kV/220kV电磁环网的安全风险隐患,一般采取220kV电压等级分区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采用柔性电力电子装置能实现分区间的柔性互联,是解决大型城市电网发展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图1城市电网分区柔性互联示意图城市电网分区柔性互联以后,一方面,分区

  在日前举行的2018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推出了国内首个覆盖全产业链的新能源网络站点平台mdash;mdash;绿能互联,引发了业界关注。绿能互联平台示意图据国网青海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介绍,绿能互联以新能源发电侧为切入口,为新能源发电方提供集控服务的同时,完成数据的初始积累;基

  在电网应用层面,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使用在于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FACTS)、新能源发电等领域,为电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随着直流输电/柔性直流、灵活交流输电、分布式电源等技术的应用,电网将具有一些柔性。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使功率半导体

  编者按德国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一直是标杆式的存在。2011年,德国提出宏伟的能源转型目标——2050年可再生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80%。此后,德国进行了多方位改革,不管是法律政策、体制机制、市场运作还是技术创新,都走在了世界前端。对于同样处于能源革命关键期的我国来说,其经验尤其具有借鉴意义。近日,多位德国能源专家齐聚北京畅谈德国能源转型经验。为此,本报特设专栏,从多角度解读德国能源转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德国90%以上的光伏系统是屋顶光伏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弃风限电仍是我国风电开发的瓶颈。依照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

  2023年12月24日,湖南省一份名为《关于贯彻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湘发改价调〔2023〕878号)引起热议。这份通知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内容如同该文标题,是落实前一阵子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第二部分

  1月17日,湖南省耒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对全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开发企业实行信息登记公示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耒阳市发展和改革局每年定期将在耒阳市范围内的户用非自然人、工商业(不含市本级国有资产)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开发企业信息登记公示。公示内容将包括企业名、注册地址、法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征集湖南省工业领域鼓励发展的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的通知,通知显示,聚焦推进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征

  近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印发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聚焦招标、投标、评标、中标、合同、格式、质量及监督等方面,统一了标准、条件与要求,增加了透明度,减少了人为干预,强化了电子化、信息化、平台化要求,加强完善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3年度湖南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拟认定名单,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杯电缆)成功上榜。“湖南省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评选是由湖南省工信厅主导,为深入实施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战略,发挥标杆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提升企业质量品牌发展效益,推动湖南省

  据湖南钢铁集团官网信息,集团领导团队调整:阳向宏已任湖南钢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此前担任湖南钢铁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首席财务官。衡阳钢管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郑生斌任湖南钢铁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近日从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大会上获悉,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湖南省共有环保产业从业单位1255家,环保产业总产值达3259.3亿元。根据我们国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支持绿色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备,市场需求进一步释

  1月15日,国家能源局湖南能源监管办行业监管处公布湖南“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进度监测情况。截至2023年12月,纳入监测机制的能源建设项目计划投资共2406.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总额为1923.5亿元,完成1081.2亿元,完成率56.21%。纳入监测机制的电源建设项目共16个,总投资为1221.8亿

  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十四五”能源规划实施总体情况,促进湖南能源规划项目建设,湖南能源监管办建立湖南“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监测机制。截至2023年12月,纳入监测机制的能源建设项目计划投资共2406.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总额为1923.5亿元,完成1081.2亿元,完成率56.21%。

  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十四五”能源规划实施总体情况,促进湖南能源规划项目建设,湖南能源监管办建立湖南“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监测机制。截至2023年12月,纳入监测机制的能源建设项目计划投资共2406.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总额为1923.5亿元,完成1081.2亿元,完成率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