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锅炉

辉煌区|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人物故事之郝光银

时间: 2023-12-17 09:32:18 |   作者: 养殖锅炉

  1978 年12 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以此为起点,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股新潮流中,一些人见证了区40年的沧桑巨变,昂首走进新的时代。本期带您走近区攸攸板镇厂汉板社区监委会主任——郝光银。

  光阴如梭,时光飞逝,倏忽一瞬,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过四十载。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在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发展经历中,却是一幅恢弘而壮丽的画卷。

  区攸攸板镇厂汉板社区(原厂汉板村)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部,东临内蒙古广电大楼,南与成吉思汗景观街相接,西与东乌素图村毗邻,北靠生态路, 全村占地6.35平方公里,于2012年10月撤村建居。现有居民2135户(农业户),4677人,驻区单位29个。“厂汉板”的蒙古语意思是“有白房子的地方”,厂汉板村至今有360多年的历史,有蒙、汉、回等多个民族居住。四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四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四十年历程,付出很多,成就巨大。近日,笔者专访了区攸攸板镇厂汉板村监委会主任郝光银。

  郝光银出生于50年代初期,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解决温饱是每家每户的当务之急,全国的农民都只能靠天吃饭,更别说发展了。那时,任谁也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生活,也没人敢想……

  厂汉板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到今天,已经历经了十几代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中国的农民都是头顶烈日面朝黄土种植庄稼,这已经深深烙在人们的血液里。在郝光银的记忆中,曾经的厂汉板也是如此,人们辛勤劳作,春耕秋收,时光消磨了岁月,少年熬成了白首。在那个年代里,所有人都为生存而奔波,读书是所有孩子的奢望。

  郝光银说:“1960年左右,是全国的过渡时期,开始成立人民公社,村里成立了大队、小队,全部转变为了集体经济,在这之前人们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人民公社化之后就都是集体的,人们在集体劳作挣工分,这种劳作方式一致延续了20来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土地改革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过四十年,农村社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事实上,如今的厂汉板村已不再是一个“村”了,它更像是一个社区,全村从2007年到2018年这11年的变化是最大的,07年还到处是土房,旧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全村进行了改造,村民都住进了新小区乾沁园小区,变化非常的大,完全找不到当时那个贫穷村落的影子,从前村子之间的界限也只有老人们才会知道了。”

  村落形成之初,多数人都是走西口从山西那边过来的,在这片土地上买地生活,然后就在这里扎了根,一代一代的生活了下来。

  “1960年左右,人们住的都是土房子,当时建房子也简单,都是找朋友一起帮忙盖,房顶上抹的是泥,所有东西都是就地取材,有一间砖瓦房是全村人的骄傲,可惜我们村没有。1960年的冬天很冷,冻得孩子们的小手通红,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用土垒起来的土炉子,燃料是柴火、木头,在我十几岁的时间开始烧煤了,那会依旧是大集体,想要用煤得到煤厂往回拉,用马车拉一马车也就一吨,条件再好一点后就拿四轮车往回拉,一拖拉机能拉回十几吨,十几家分一车煤,在我15岁左右,城里有了铸造厂,铁炉子开始取代土炉子,虽然那会的铁炉子也不是很先进,但是如果家里有一个的话过冬就容易多了。所幸的是,以前住的土房子墙很厚,所以防暑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家里夏天不会很热。”郝光银说。

  2007年,村委会开始建回迁小区,2011年开始,厂汉板社区居民陆续搬入了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乾沁源小区居住。家里的摆设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彩电、冰箱、电脑、电话、手机、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追昔抚今,感慨万千。

  说到这里,郝光银难掩心中的激动:“自从那以后,人们再也不怕冬天难熬了。人们从老旧的平房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我们都还是不敢相信。现在的村民有打工的、有做生意的、村里还给交了社保养老金等,再也用不着靠老天爷“赏”饭吃了。“祖辈们依靠种地、养骆驼运输生活,以前汽车极少,乡亲父老们靠骆驼拉货到山东、呼市等地赚取生活所需。现在的汽车非常普及,村里条件好了,几乎家家户户有车,不乏有高档车,当初结婚的时候想找一辆车都非常难找,都是用马接新娘回家。那时候如果拥有一辆私家车,那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但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鼓励普普通通的家庭购买私家车,私家车才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直到现在,基本上人人都会开车,我们真是感觉变成城里人了。”

  厂汉板村回迁小区占地面积为268亩,拟建面积约33万平方米,投资约12亿元,可安置2670户。2017年5月,厂汉板乾沁园小区在党总支、村委会的积极争取上级改造资金下,对小区进行了彻底改造提升,更换楼道门158个,楼房外墙涂料粉刷面积13万平方米。楼道刮腻子39000平方米,更换牌匾东西街1400平方米,更换垃圾箱,大的175个,小的30个,小区内绿化总面积10000平方米(包括栽种地柏松25万棵、丁香24000棵、水蜡15000棵),香缇树166个(16个花草),线米(延长),每天投入基础维修工人50人,对小区内的灯杆、配电箱、凉亭等粉刷投入7万元。

  改革开放四十年,厂汉板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历史巨变。

  以前就没有娱乐设施,人们在茶余饭后坐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孩子们滚个铁环,玩个杏核,后来上了学才有机会接触篮球、乒乓球。

  改革开放初期,电视还没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拥有电视机,电影更是稀罕,想看个电影得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到十几里以外。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家庭条件逐渐改善,慢慢村里有了电视机,虽然只是14寸的黑白电视机,但人们也兴奋不已,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跟前看电视成了最大的享受。如今60寸的高清液晶电视也搬进了我们平常百姓家,让我们好像踏进了高清影院,再不用跑上十几里地去看电影了。

  “我家里现在还保存着很多以前的老物件儿,像是黑白电视机、收音机之类的,我觉得它们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每当我看见他们,总能想起经历过的艰难岁月。如今,每当坐在明亮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想着四十年来的变迁,觉得这些老物件儿完全就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啊。如今的生活慢慢的变好,日子过起来也有劲头儿。”郝光银说。

  2015年,厂汉板建成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三楼内设党员活动室、理疗康复室、农家图书室、书画室、讲堂、文艺室、妇女之家、棋牌室、台球乒乓球活动厅和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还设有便民服务综合大厅 ,可提供计划生育、劳动保障,铁残助残、妇女维权、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服务,为群众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实现了居民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愿望。

  郝光银回忆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工作,毕了业回到农村务农,后来改革开放前一年出去打工,帮人安装维修锅炉水暖。2001年回到农村,继续务农,2006年到村委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厂汉板依靠着稳定的发展,到今天小有成就。”

  “70年代初,村里医疗条件很简陋,医药物资匮乏,村民治病都是用简单的刮痧、扎针等土方法治疗,实在抗不过去才到小诊所打针治疗。我在十二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不得不到医学院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当时5分钱的公交车钱都舍不得花,当时一天打两针,走两趟,来回一趟几十里路。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了赤脚医生,集体购票,5分钱一张,有了病可以去打针吃药。后来集体变成了个体,也没有了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农村非正式医疗人员)是上世纪60~70年代“”中期慢慢的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这一说。前几年虽然有优惠扶持政策,但村里仍然有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贫,虽然年纪轻,但是失去了劳动能力,也有妻子瘫痪,丈夫收入微薄,或者有失业的,那时村里只能给安排些简单的工作补贴家用。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的退休老人没事就报个团旅旅游。现在的厂汉板村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养老也没有后顾之忧,有个感冒发烧的可以拿着医疗保险到医院治疗,生活起居不用愁了。”

  厂汉板村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设在综合服务大厅一楼,面积约400平方米,平台中心液晶显示屏、电脑、网络于2015年5月接入并投入使用。

  2011年起,厂汉板居委会为1805个居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每季度为55周岁以上的女性居民和60周岁以上的男性居民发放生活补贴300元,每年为有承包地的居民发放取暖补助720元,为400分以上的大学生设有奖学金,使人们的生活有了更高的保障。

  2013年,厂汉板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2014年11月,荣获国家“牵手2014中国最美村镇”的荣誉称号。

  如今,厂汉板社区以“改善民生,关注民意,倾听民声”为工作重心,不断创建文明社区,优化服务管理。积极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把居民回迁安置工作作为实事工程来抓,多方筹集资金,督促协调联发公司加快建设二期回迁小区。充分的发挥社区地理优势,发展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在北二环形成规模较大的商业网络,有效拉动辖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失业劳动力就地转移。根据周边企业的用工需求,认真分析失地居民自身优势,定期举办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班,提升居民劳动技能,帮助指导就业,增加失地居民收入,从去年至今开办创业培训班6次;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管理。健全社区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使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既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又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厂汉板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按照“强党性、严纪律、转作风、促规范、提能力”的党建工作思路,党性,严纪律、转作风、促规范。提能力”的党建工作思路,积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组织。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围绕两学一做”和党的十九精神学习教育,社区党组织慢慢地加强班于成员自身素质,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加大服务群众成效,发挥核心劳头力量;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并完善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在辖区内组织党员开展了环境维护,邻里互助,因难帮扶。纠纷调解、安保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成了攸攸板镇第一家社区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组建了由党员带头的服务管理队,逐步的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公共安全指数,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厂汉板社区以“123” 工作模式为载体,即一个核心,两支队伍,三项工作。一个核心就是以党组织为核心,建好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充分的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实现“常规工作有特色、重点工作出精品、整体工作创一流”,逐步加强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努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